内蒙古杂技团弓箭表演及制作

仪德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系,合肥 230026

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伙伴小组,北京,100010

 

骑马、射箭和摔跤是中国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是草原那达幕大会上必备的比赛或表演节目。射箭运动在蒙古族由来已久,而内蒙古杂技团(以下简称杂技团)的弓箭表演亦是杂技演员们受其启发,结合高难度的杂技动作而创作出来的具有蒙古族特色的表演项目。本文是在采访杂技团退休职工:射箭杂技演员尤德森(58岁)、拉硬弓杂技演员刘向东(53岁)、弓箭制作师傅李玉祥(70岁)等三位老师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一、杂技团的射箭表演

据射箭杂技演员尤德森回忆说,他是从1954年在中国杂技团学习一些诸如转车等杂技表演,毕业后于1958年支边来到内蒙古歌舞团杂技队。1960年以后他在多次下草原表演的行程中,观看过很多那达幕大会,大会上的射箭运动对他产生很浓的兴趣。后来萌发了把射箭和杂技融为一体的想法,并于1977年开始创作正式的表演项目。当时所能见到的蒙古族弓大部分都是由厚竹和牛筋(而无牛角)及其它辅助材料合成。尤德森到内蒙古射箭队找到了一把已用时日的蒙古弓,而那时内蒙古射箭队已大部分改用从瑞典等国进口的复合弓了,并在后来历次的表演中一直使用至今。

 

由尤德森创作并与其它三名女演员共同表演的‘射箭’节目在1991年武汉第三届全国杂技比赛时夺得金狮奖。

 

尤德森等表演射箭的杂技演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不仅努力提高射箭的准确性,更有意创造一些特殊的射箭动作,如背射、脚射、跃起射等。这些正是他们在比赛时获得成功的关键。由于在舞台上表演,打靶的距离较近,都在7m10m之间,故所选用的弓的弓力都不很大。并且所用箭头都是经过处理改用橡胶钝头。并且尤德森在借鉴现代弓的特点后自己发明了瞄准方法,即在弓靶上设置了一个瞄准针,瞄准时便取眼睛、针、靶三点一线。他在表演时能一箭射灭三个一字排开的并分别立在三位女演员头顶上的蜡烛,而不伤任何道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并且他还特意提到,每一张弓都会因环境的温度而影响射箭的准确性,到国外演出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二、杂技团的拉硬弓表演

八十年代初杂技团演员刘向东有意自己练习拉硬弓。并多次观看北京杂技演员张少杰拉硬弓表演。由于在内蒙古买不到这种硬弓,只好到北京去定做。1971年前后他与当时团里的木工李玉祥等人到北京找到李玉春师傅,据说他也曾是北京弓箭大院里的师傅,后来被打成右派,曾到天津宝坻县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又返回北京。他们是在李玉春家里定做弓箭的。

当刘向东向李玉春师傅说明来意后,李玉春师傅问其能拉开多硬的弓。刘向东说找一张最硬的试一试。当时刚好有北京杂技团表演拉硬弓的杂技演员蔡文山在场。没想到刘向东真的把一张非常硬的弓拉开啦。很令在场的人吃惊。蔡文山说“这内蒙人是吃牛肉长大的,果真力大”。但他说刘向东拉弓的姿势及用力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应再坚持练一段时间。

当他们把提前准备好的长牛角(从广西购买)、宁波毛竹等材料提供给李玉春师傅后,问他欲定做多硬的弓。刘向东坚持要18个劲儿[1]90kg)的,因为那时内蒙古杂技团正计划到非洲演出,刘向东担心非洲人力大会很容易拉开。最后做成了7张。他们带回内蒙后,刘向东又特地请内蒙古的摔跤运动员和举重运动员试开弓,结果他们都不能拉满。这样刘向东才放心一些。练成后,刘向东最多能同时拉开8张硬弓。

在后来的杂技项目拉硬弓比赛时刘向东与当时北京知名杂技演员张少杰取得并列第一名的成绩,当时均报以80kg的硬弓,并同时拉开8张弓。 第二次杂技团又从李玉春师傅那里定做了6张硬弓。1974年以后,杂技团的原做道具的木工李玉祥师傅已能做中国传统弓箭了。

三、杂技团的弓箭制作

最初在没有向北京定做硬弓时,刘向东从宁夏自治区得到一张旧的北京做的传统弓,由队里的木工李玉祥拆解后知道一些基本的结构。

在几次到北京找李玉春师傅定做硬弓后,杂技团有意让李玉祥学习制作。那时他40多岁,开始时是在北京李师傅的手下做一个小帮工,干了三个月,边干边找机会观察和练习。而李师傅一直不知道其真正目的。但他第二次再到北京时,李师傅看出了他的想法,经认真考虑后教他制作。这样又学习了三个月。回来后,先按师傅所教做了几批,每次做成后都要送到北京去检验。后来做熟后,他依据内蒙古的豪放风格,又做了改进,把原来的弓鞘增大增宽。

接下来李玉祥师傅也很快学会了做射箭弓。在图2中女子射箭演员们用的都是李玉祥师傅所做的猴头弓。猴头弓本是射弹丸的弹弓,但弹弓的打法难于掌握,今已失传。但亦可上单弦成为普通的射箭弓。虽然制作硬弓和射箭弓的材料和程序都是相同的,但是使用竹胎的方法却不一样。制作硬弓时竹胎靠皮面向里,而做射箭弓时刚好向外。如材料充足,每次次可以同时做出10把左右,在备好材料的情况下可两个月完成。通常要在春、秋两季动工,否则成品弹性不好。

李玉祥师傅做硬弓时,可以按杂技演员的需求来做。如做1012个劲儿的弓,他会很好地掌握材料的配比份量,使做成弓的弓力上下差不了12斤。可用杆称测试弓力,可先用手拉满弦,此时用一根木杆比较出满弦时弓张开的长度。然后用称钩住弦,用脚踏住弓靶,把弓张开到满弦时(即张开比较木杆的长度)看称的刻度。当弓力太大时,要两三个人同时操作,用一根实木横压弓靶在地面上,两人分别踏住。并再用另一根实木横穿杆称的旋钮,两人分别用力高抬,直至满弦,量出弓力。如果所做弓的弓力过大,使用者拉不开,仍可做相应的处理使弓力减小,达到合适的程度。但李师傅凭多年的多制作经验,很少来具体测试弓力,每次做的都能很好地适应演员们演出需要。后来还为外省杂技团做过弓。

目前李师傅很少做弓了,一方面做弓的材料很难买到,另一方面是由于年长之故。

 

 



[1] 至今在内蒙杂技团的李师傅仍沿用他的老北京师傅的说法,弓力用几个劲儿来表示,1个劲儿为10斤。